教育新闻

澳大利亚留学留心规避风险

2014-02-07 09:15:09 澳大利亚留学云 4008-941-360

大学排名

院校大全

留学案例

在线申请

澳大利亚环球校园管理集团旗下4所学校倒闭后,近日,澳洲又一家学校宣告倒闭。据外报报道,位于悉尼北部海岸的马威尔英语学院(Maewill)突然贴出停业告示。停业导致近200名国际学生面临失学,其中有23名中国学生。

近些年来,随着留学门槛、成本一再降低,我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7.9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16.16万人。与2007年度的数据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3.52万人,增长了24.43%。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今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0万。如何看待日益壮大的留学大军?留学生在海外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牵动着不少留学生家长的心。

澳大利亚私立学校倒闭事件,将曾经被人们视为“高高在上”的留学生群体重新放到一个可以平视的平台。从“海龟(归)”到“海藻(找)”、“海带(待)”,为什么出国留学,留学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在选择出国的同时,不少人开始冷静下来。

冷暖自知的异国生活

庄严的特拉法加广场、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交相辉映的英国风景令人如痴如醉,却不能填充刘植内心的孤独。今年8月份从英国卡迪夫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他,工作仍没有着落,全班16个中国毕业生除了2人选择继续深造,大都陆续回国,目前只剩下两个人还坚持在英国找工作,刘植就是这艰难的二分之一。

“毕业前还好,有一帮同学在这边,毕业后就比较凄凉了,干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刘植告诉记者,其实在外面的冷暖只有自己明白,朋友很少,有种漂泊不定的感觉。

经济危机下英国经济的不景气让在异国漂泊的刘植心头更添一层凉意。“以前我们学土木工程的学生,毕业了肯定有公司要,经济危机下情况变了。”刘植说,“2月份我就开始找工作了,简历不知道投了多少份,大都石沉大海,这周才刚得到第一份面试通知,还是一个没有薪水的实习工作的机会。”

情况虽然比较糟糕,但刘植仍抱着乐观的心态,他告诉记者,这是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造成的,不是个人能力问题,有机会当然最好,没机会就回国。“最起码我英语提高了,还会烧一手好菜。”刘植半调侃着告诉记者。

一年多的英国留学生活,让刘植对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觉得本科毕业就出国有点早,一方面是远离父母一个人住,生活上很艰辛,另外,国外环境复杂、消费高,有钱人的孩子在一起爱攀比,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刘植告诉记者,高中便出国更是太早了,有些拔苗助长,尤其是女孩子。

刘植说,他从来没有打算长期居住国外,一方面在海外不可能有“家”的感觉;另一方面在国外赚的钱并不一定比国内多,而且朋友少时常让他觉得孤独。“我希望在英国工作两三年,作为一个国外工作经历,最终还是会选择回祖国发展。”

几天之后,记者再次联系上刘植,问他面试情况如何,他告诉记者,目前他还在等待中。

冷静看待留学“镀金说”

北京的宝先生已经快成留学方面的专家了,把儿子和女儿都送往加拿大念书的经历,让他对留学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宝先生告诉记者,他并不是单方面地支持两个孩子出国留学,而是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之上才决定让孩子出国。“两个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在情理之中,我们都支持。”宝先生说。

多年来,随着留学门槛、成本一再降低,不仅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到国外大学进行深造,成绩普通的学生也能到国外一些院校就读,在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和学生心中,出国“镀金”的想法逐渐形成,并不断付诸行动。数据显示,近三年放弃高考,转向SAT(美国高考)的中国内地考生将近3万人,而且每年的人数都在稳步增加。去年,北京市约有3000名考生放弃国内高考转向美国高考,今年达到了7000人左右。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多,不少“海龟(归)”积压为“海带(待)”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留学生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归来的曹宪芳女士,在北京已经工作一年多的她对留学颇有感触:“从投资回报上来讲,除了那些特别拔尖的人才,我觉得留学投资在毕业五年之内是看不到任何收益的。”曹小姐表示,“我只能说留学是一个有价值的经历,但‘镀金’之说,可能在过去国内比较闭塞的时候还行,现在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众多企业都很冷静地看待留学生,‘镀金说’根本行不通,他们知道现在留学生的水分,有些毕业于国外普通学校的留学生可能没有国内重点本科学校的学生竞争能力强,企业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

“要说留学生跟国内学生的差别,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思想。”宝先生的儿子阿木告诉记者,“出国可以感知世界。但不要盲目出国,学生、家长要对学校的资质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孩子也应该了解自己出国的目的,如果只听一些中介公司的‘忽悠’,难免会出现问题。”

业内人士提醒大家,理智对待出国问题。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条件,盲目选择名校、名专业不可取。出国之后,留学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要理性地想清楚自己的目标,而且一定要选择正规、合法的中介进行咨询,接受服务,以免受到误导导致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理智应对留学风险

曾经,留学门槛很高,很多留学人员成绩斐然,回报丰厚。随着海外教育产业的日益开放、中国留学政策的不断放宽,留学的形式、内涵也不断扩充,留学门槛在一些地方也有所降低。留学容易了,风险也随之增大。

在国外,由于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以及缺乏对国际教育产业的有效监管,留学生日益成为无法保障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这不仅存在于澳大利亚,遍布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有着深切感触。

已经在英国学习四年的王强告诉记者:“在英国,中国人在各个行业中都占有一定比例,所以部分本国民众会觉得这是导致他们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原因。英国经济现在十分萧条,据说政府已经出台保护本国人利益的政策,相同条件应聘者,优先考虑本国人。”

在日本留学的李妍对此却很淡然,“在国外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我觉得一方面自己应该多学习一些该国的法律,遇到问题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多与人交往,在国外的中国人应该团结,一旦出什么事,应该互相帮忙。”

留学期间求学是首要任务,不想在读书期间惹来麻烦的想法,使留学生大多情况下都“忍”了,“但是我们也会用理智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有关专家也提醒将要出国留学的人士,在国外遇到被盗或遭攻击应立即报警:情感上的问题通过参加可以我们国家的社团组织来克服;如果碰到学校倒闭等比较严重的现象,可以向中国驻外使馆报告和求助,并可通过当初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交涉和沟通。

相关资讯
澳大利亚留学评估
已有-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
© 2005-2025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